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欢迎登陆AI专用车 官方网站!

AI专用车

全国购车咨询热线 1387285676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能源 > 电动转型动力电池先行 吉利全产业链布局下核心创新优势渐显
新能源资讯

>> >> 电动转型动力电池先行 吉利全产业链布局下核心创新优势渐显相关咨询

详细内容

电动转型动力电池先行 吉利全产业链布局下核心创新优势渐显

  • 发布时间:2023-06-15 44:05:33 来源:汽车大新闻 作者:楚芸玮 热度: 330
  • 标签: 动力电池
  • 电动转型动力电池先行 吉利全产业链布局下核心创新优势渐显  

    一场全球动力电池界的盛会,将吉利控股集团在电池领域全链条的布局首次推出了水面。

    “吉利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快充时间可以缩短到15分钟,可大幅减缓用户焦虑。”7月21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当日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发表演讲时,透露了吉利在动力电池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所提供的车辆续航里程的长短,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也是对动力电池技术的一大挑战。尽管李书福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作为在汽车行业率先提出向电动化转型的吉利控股集团,早已在动力电池的研发领域有所动作。其中,在液态电池领域,吉利已建立从电芯、电池包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围绕磷酸铁锂、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等不同技术路线战略布局;而在固态电池领域,吉利亦已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合作与自研相结合等方式前瞻性布局了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赛道。据悉,吉利内部的研发团队正积极研究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持续探索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迭代创新。


    与“里程焦虑”并存的是“充电焦虑”。由于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导致用户在高峰期对车辆进行补能时的结构性矛盾;而行业普遍认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的解决方案,除继续进一步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外,增加换电站的数量同样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中信证券预测,2022年换电站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换电站数量将超3000座。

    在李书福看来,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是电动汽车另一种高效补能方式。早在2017年,吉利便已启动了换电业务,建立了换电车型研发、换电站研发、换电站运营、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换电生态。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共同打造的换电汽车品牌睿蓝汽车,依托大数据建立了人-车-站之间的智能协同,开创了集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场景、全链路新能源换电服务新模式。

    image

    事实上,补能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只是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中的环节之一。在电池安全方面,沃尔沃汽车和极氪汽车是吉利在这一领域的两大代表。其中,沃尔沃在电池防护结构、电池模块安全设计、高效的低温保护等拥有防火控温六项核心技术;而极氪的极芯电池包通过了200多项系统级别测试,包括6大类极端工况,其中12项远超行业标准。特别是极芯电池包成组过程中,使用了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通过360°预防、自动预警、被动隔热、主动冷却、快速切断等安全防护措施,将电池包安全性提升到全新高度。

    image

    “汽车行业上半场电动化已基本完成,进入下半场智能化阶段。”李书福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引出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新话题。在李书福看来,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是行业趋势,其关键的控制及智能化管理功能,将影响到电池能否以最佳状态使用。

    在一环节,吉利通过智能电池管理平台,收集电芯及电池系统数据,以构建全过程数据中心;并利用神经网络、边缘计算、云协同等智能算法,预测和估算电池全生命周期状态,实现电池透明化管理,进而达到持续的问题溯源及改进、持续的软件功能升级、持续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image

    行业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关注,还有动力电池原材料持续短缺及报废电池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这同样也是吉利重点布局的领域。据李书福介绍,2018年,吉利科技集团携手合作伙伴布局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已经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在成本、效率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位列行业先进水平。

    image

    据中汽中心预测,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则将达到137.4GWh(110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而通过电池拆解回收的全链条布局,吉利建立了电池材料战略资源的生态闭环,有效提升了电池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也更好履行了社会责任。

    写在后面:

    至此,作为一家全面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吉利围绕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及战略资源,同上下游企业相协同,已逐步构建了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www.aivehicle.cn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ongoogle@163.com,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本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