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欢迎登陆AI专用车 官方网站!

AI专用车

全国购车咨询热线 13872856768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基差拉大 缘何期指套利者仍少
财经资讯

>> >> 基差拉大 缘何期指套利者仍少相关咨询

详细内容

基差拉大 缘何期指套利者仍少

  • 发布时间:2023-06-14 11:05:30 来源:者仍,少,套利,期指,拉大,缘何,基差, 作者:自从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当期期货合约与股指现货之间的基差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体现在当期指合约相对于股指现货出现升水或者贴水交易时,前者对后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指向性意义,而且还反映在一旦这种基差足够大,那么理论上就使得期现之间的套利交 热度: 39
  • 标签: 股指期货
  • 基差拉大 缘何期指套利者仍少  

    自从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当期期货合约与股指现货之间的基差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体现在当期指合约相对于股指现货出现升水或者贴水交易时,前者对后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指向性意义,而且还反映在一旦这种基差足够大,那么理论上就使得期现之间的套利交易成为可能,而这一点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期指与股指的走势。  

    在股指期货交易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人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基差很大,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远远超过股指现货。以目前的交易成本计算,只要基差超过25点,就具备进行套利交易的条件。但是当时的问题是,一方面有较大套利愿望的机构投资者,普遍都还没有被批准开展此项业务,所以只能眼看着这个投资机会的流失。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股市暴跌,很多投资者被深套其中,这个时候要做套利,就只能在股指期货上开空仓,而在当时期指下跌对股指存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高股票仓位的投资者是不太愿意轻易地在期指上开空仓的。结果,当时尽管基差很大(一度甚至超过百点),但是套利交易却并不那么活跃。而随着时间推移,后来两者之间的基差也开始缩小,以致价格十分接近,套利操作也就慢慢离人们远去。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股市行情上涨,股指期货合约与股票现货之间的基差又开始拉大,譬如在10月26日,1011合约的最高价是3618点,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高位是3499点,两者之间形成了高达119点的基差。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套利操作的机会,其间的无风险收益率很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多少人主动进行套利交易。为什么?实际上这里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即如果要套利操作,实际上意味着操作者不看好后市,需要锁定成本和收益。而问题是,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后市普遍乐观,股指期货的涨幅大大超过股票现货,这至少表明很多人对行情的预期是相当大的。这样一来,他们是否会真正看空后市,并且愿意就此锁定利润呢?如果不愿意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意识地进行主动套利操作。甚至有的投资者还担心,如果大盘继续上涨,而自己的股票持股结构又不是很合理,很可能会导致股票上涨的收益还抵不上期货开空仓的损失。事实上,这个套利操作的机会,也只是理论上存在,而没有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这里值得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很多通过理论计算所推导出来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尽管在逻辑上是存在的,但是在实践中又不得不受到市场的制约。期现之间的基差拉大,似乎提示了套利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不一定会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因为从市场运行的角度而言,在趋势还没有走完的时候,套利交易固然保证了收益以及成本,但是却是以牺牲更大的收益为代价。除了进行高频交易者,其他包括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能都不会主动进行这种操作。相应的,也因为这样,所以期现之间的基差会拉得这么大。反过来说,当期限之间基差越拉越大的时候,也正好证明市场的单边运行格局在强化,这一点对于哪怕是不参与期货交易而仅仅是买卖股票的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  

    自10月底以来,股指期货走势出现震荡,它与股指现货之间的基差也在慢慢缩小。在本周二收盘的时候,两者基差只有37点。这也许表明,市场的单边行情格局恐怕是进入后期了,但是较大基差的存在仍然提示股市仍然具有上行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更难指望套利交易会出现高潮了。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www.aivehicle.cn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ongoogle@163.com,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本网,转载请注明出处